【此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 日常,不平常,申江服务导报,2015.2.11
发布时间:2015年4月13日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http://www.ishenbao.com/epaper/sjfwdb20150211/201502/t20150211_787089.htm
文:《申》报记者 职烨 图片提供:喜玛拉雅美术馆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是英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他个人的创作风格一目了然,以简洁的造型、明丽的色彩和对日常生活物体的描绘为自己的特色。他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且是一位极富影响力的艺术教育导师。达明安·赫斯特、 ·卢卡斯、 ·艾敏等沙拉 崔西都是他的学生,被誉为“YBA教父”(YBA为青年英国艺术家)。他对于艺术的见解贯穿于创作中,站在这些画之前,你会感觉到一种珍贵的平静,它们让你烦躁的心绪平复下来——至简至纯。
把一杯水变成橡树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MichaelCraig-Martin)1941年出生于都柏林。出生后不久,他就跟随全家移居美国。他在耶鲁大学读了艺术系,与理查德·塞拉、布莱斯·马尔顿、查克·克洛斯等人为同期校友(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回到欧洲,并成为第一代英国观念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
60年代末开始,极简主义风格盒状结构出现,标志着克雷格-马丁开始越来越多利用日常物品来表现物体的内在逻辑。1974年,他展出代表作《一棵橡树》,这件作品即便是现在看来,也充满了观念性——一个盛着水的玻璃杯被高高放在展示隔板上,在作品旁边的附文中,克雷格-马丁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宣称,无论外观如何,他已经把这杯水变成了一棵橡树。
7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作为主体创作线条画。之后的这些年,他创造了日益庞大的图像语汇。评论家们称,克雷格-马丁的作品散发着一种“优雅的克制力和明确的观念性”。而第一次看到他作品的观众,会对眼前出现的纯粹物品涌起欣喜与感动之情——他真的是在还原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本体。
一只完美的罐子
iphone手机、一只高跟鞋、一本书、一节电池、一副耳机、一顶帽子……以巨大尺幅和鲜艳颜色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些画,就是克雷格-马丁最具代表的日常物品绘画。
艺术家绝对没有夸大其词,每一个绘画对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物件。高跟鞋绝没有装饰、花边,就是最最典型与普通的高跟鞋,绝不会有第二个观众把它想象成除了高跟鞋之外的任何东西。这就是马丁的理念,他将日常物品放大,用纯净的颜色(大多为撞色)更加突出物体本身,让观众专注起来重新审视这件平常的物品。
克雷格-马丁说,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件完美的物品,他需要寻找6个月,有时候一天就能找到好几件。而至于什么是“完美”,你们在看到作品时就会恍然大悟,除去体现这个物品本质的元素之外,绝不会出现一丁点儿别的点缀,而已经被画上去的元素,则是缺一丁点儿也不行。
作为展览的海报,选了克雷格-马丁所画的一只红色的可乐罐。这只易拉罐被拉开,周身被处理成红色。为什么是红色,因为可口可乐是红色的,但这只罐子的身上并没有任何商标表明它是一罐可口可乐。克雷格-马丁说,有时候他用色彩来让观众产生联想,有时候则不。比如他有时候把灭火器画成绿色,有时候红色反而显得更滑稽。
惊艳、和谐的撞色
克雷格-马丁早期的作品并没有很多的颜色。他最具代表的《一棵橡树》,只有纯净的水和原木色的隔板。但90年代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色彩,有时候色彩布满整个房间甚至是整座美术馆,观众置身其中,即刻被卷入那个世界。
有意思的是,尽管使用如此大面积的色彩,但观众并不会被色彩淹没,或者说,色彩绝不会成为干扰。这些色彩的应用反而使得观众更集中精力去观看画中的主体——那些平常的物件。在克雷格-马丁的作品中,色彩绝对为物体本身服务,而增加的色彩无疑突出了物体的美感和纯粹性,整体显得更为完美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