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教学的力量——当代艺术教学的十一个个案》展览并行论坛能量传递方式——对话当代艺术教育如期而至。

焦兴涛介绍四川美院“羊磴艺术合作社”的艺术项目案例,而张小涛的“未来实验室”,胡介鸣的“观念变现途径”,高世强的“实验影像与当代图像语境”将新媒体艺术教育的话题变得极为丰富,也是难得的不同院校间的新媒体系科之间的思想碰撞。王纯杰和卢缓从作为终身教育大学的美术馆和在战略转型中美术馆在艺术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展开论述。作为新锐的策展人,孙鹏阐述他所关注的川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新变化。
现场行为 一号 | 张增增
论坛展开的同时,教学的力量展厅里张增增的行为雕塑《梦想成真——位置》正在进行:
《梦想成真——位置》,在一张旧椅子上,艺术家全新创造了一张泡沫沙发,两座不同材质的椅子代表不同的虚实位置的悬殊。艺术家说:“我用肥皂泡包裹一把破凳子,制作了人民大会堂式的贵宾沙发,将两种极端的位置悬殊并置在一起。”
现场行为 二号 | 焦兴涛
焦兴涛互动装置作品《无题(广场)》将展厅观众与成都街头的市民串联。

成都街头现场

美术馆现场
色彩炫目的塑料凳子,日常、艳俗、亲切、价廉。整齐排列在一起的时候,又具有某种集体主义的仪式感,自成一体又旁若无人。
在成都太古里广场上的凳子,人们可以自由落座休息,还可以随手用钥匙小刀乱刻乱画,不论是电话号码还是“到此一游”,都是众人随机的心情和权力。
作品的另一部分同时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摆开,并愉快地成为美术馆中供人休息的用具,在这里可以通过现场的实时视频,看到千里之外另一个城市的广场中的凳子,以及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
现场行为 三号 | 胡佳艺
胡佳艺,拎着满箱的行李物品,来到展厅,将其一件件从箱子拿出一字摆开。拎着空箱子,她登上升降机,并最终在半空将行李箱丢向地面。她说: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生命找不到永恒的物质载体,而旅行箱里和外的空间 和发生的一切 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它本身。
教学的力量展览集中展示来自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11位老师和25位学生的40余组创作及教学成果,力图从更为深刻的层面探讨艺术教育对当代艺术生态和发展的影响和艺术教育本身的演进。
更多作品:
展览现场,丁乙,《太极》雕塑,不锈钢,2012(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展览现场,华磊,《空房子》装置,2015(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丁乙推荐)
展览现场,管怀宾,《无人界—天际线》,装置,2015(中国美术学院)
展览现场,王克伟,《王克伟捡到的钱》,装置,2012(中国美术学院,管怀宾推荐)
展览现场,邱志杰,(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学生(右)和作为老师(左)的两件作品)
展览现场,赵婧妍,《大地上密密麻麻地堆着答案》装置,2015 (中国美术学院,邱志杰推荐)
展览现场,韩峰,《中国制造》系列,绢本工笔,2003-200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倪有鱼,《银河》视频截图,2008—2011(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韩峰推荐)
展览现场,胡介鸣,《只要轮廓》视频, 2001(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展览现场,覃媚,《光?曼荼罗》,装置,2015(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胡介鸣推荐)
参展艺术家: 丁乙、管怀宾、高世强、韩峰、胡介鸣、焦兴涛、刘建华、庞茂琨、邱志杰、翁凯旋、张小涛、曹雨、葛平伟、韩锋、胡佳艺、胡燕子、华磊、兰池、娄金、缪晓辉、倪有鱼、覃媚、汤南南、王克伟、王培永、吴杰、杨洪、姚聪、岳艳娜、虞思聪、张墨颖、张增增、赵婧妍、赵文悦、周隽、朱玺
艺术总监:李龙雨
策展人:孙鹏、黄玥霖、王雪云
学术支持:卢缓
项目负责:李鲁鄂、张爱东
主办: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协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门票:30元/人 学生:15元/人
更多媒体资料/Media Contact: xian.chen@himalayasmuseum.org